|“安心医保支付”应用背后的故事

下苦功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安心医保支付”应用背后的故事

发布日期: 2021-12-03 08:43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章馨予 浏览量: 字号:[ ]

编者按

当前我市数字化改革已进入冲刺冲锋、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金华日报即日起推出“数字化改革大攻坚”栏目,报道一批在数字化改革中“扛旗争先”的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支持、拥护、参与数字化改革的浓厚氛围。

看病就医是百姓心尖上的事。聚焦这件“关键小事”,金华通过数字化改革重塑医保支付规则,谋划推出全民安心医保城市“安心医保支付”应用。应用推行以来,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医疗机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医保基金支出精准可控。国家社会保障领域专家、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评价,金华“安心医保支付”应用各项改革指标都非常优秀,在这一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没有精气神,干不了改革

走进金华市医保局的办公楼层,白墙上“忠诚、担当、创新、高效”八个大字格外醒目。一旁的会议室里,金华市医保局局长张少华正在组织数字化改革专班谋划“安心医保支付”应用的迭代升级工作。这是专班成员的工作日常,尤其今年全市启动数字化改革后,更多的加班成了常态。

数字化改革要重构重塑、多跨协同。不管是打通、归集各方数据,还是医保总额预算管理、打击欺诈骗保机制的配套,都要卫健、财政、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协同。除了市级部门间频繁沟通,今年改革专班成员还往省政府、省委改革办、省发改委、省医保局跑了10多次。

“难也就难在这里,免不了磕磕碰碰。”金华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周燕祥至今仍对和某医疗机构的人员外出考察学习的一次经历印象深刻。回程路上,双方因为意见不同争执到面红耳赤,下车后甚至互不理睬。“争吵并非不想改革,而是不同部门干事风格节奏不同,协同起来就有难度。”但双方还是不厌其烦地沟通交流,最终形成共识,共同推进这项改革。

只要看准的事,不受他人影响,哪怕再难都会一往无前,金华医保人正是秉持“敢为人先、主动作为”的精神走到现在。随着数字化改革不断推进,深夜时分的医保局会议室经常灯火通明,业务、技术讨论不绝于耳,那是专班成员们在奋战,累了就睡在工位上。专班成员、市医保中心副主任吕警军因为熬夜加班病倒,痊愈后又立马投入这场“战斗”。

自己先学懂,再让别人懂

“‘安心医保支付’应用的核心是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起一套覆盖住院、门诊、康复的闭环支付体系,促进合理医疗,从而实现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抑制‘过度医疗’行为。实际上,我们早从医保局组建之初就一直在谋划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交流到关键处,周燕祥拿起办公桌正中央的一本黄褐色封面笔记,迅速翻出要查找的一页。

这已经是他来到金华市医保局后摘录的第9本业务笔记。工作近40年,周燕祥一直保持着记笔记的习惯,当中有事件细节,也有业务思考,至今已保存100多本并逐一标有序号。

“关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内部分地区率先从门诊下手,相对住院,门诊涉及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和看病就医人群,面广量大,老百姓的就医习惯被贸然打破,改革推行的阻力会很大。所以,应该先从住院入手,再着眼门诊,循序渐进。此外,部分地区的大平均简单计算包干效果不佳,金华要做就得做精细,要走在全国前列。”这是周燕祥其中一本笔记上的一段自我思考。

“改革,只有自己先学懂,才能让别人懂,要学就学最前沿的理念和技术。”20年医保职业生涯,周燕祥结交了大批国内首席专家、高校教授,并善于从交流切磋中获得灵感、吸取经验,再结合金华实际和自身思考,形成新的改革理念和方法。

改革不怕烦,更要有方法

如果把“安心医保支付”应用比作摩天大楼,24.3亿条医疗数据支撑就是这座大楼的地基。地基要打牢,材料要用好,大楼才能屹立不倒。

以门诊支付环节为例。改革主要涉及基层医疗机构,一旦前期基础数据出问题,就会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首轮数据清算后,吕警军发现,以往30%的门诊数据零散不精确,需要反复和医院对接,找出原始处方记录证明,再调整数据模型,数据清算整整花了半年时间。

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成果要推行,将专业的医保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很关键。经改革专班钻研总结,基层医疗机构要想获得好绩效必须掌握三句话:签最多的人,留最多的人,来最少的人。签最多的人,就是签最多医保参保人,才能获取更多门诊人头包干基金;留最多的人,就是签约后要通过提升自身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让参保人留下,不往其他医疗机构跑;来最少的人,就是对留下的人,通过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和健康管理,做好疾病预防,减少留下来的人到门诊看病的数量。

今年,市区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改革部署大会上,这三句话给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吃下一颗“只要合理治疗,凭服务和技术说话,就一定有钱赚”的定心丸,门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行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