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金华 >> 旅游金华 >> 游在金华 >> 景点推荐
 

钱塘诗路 “白沙八景”

发布日期: 2021-05-24 09:47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孙武斌 浏览量: 字号:[ ]

龙桥映月

“龙桥映月”的桥是指白龙古廊桥。据明万历年《汤溪县志》和光绪《金华县志》记载:“白龙桥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长25丈,宽9尺,高2丈,石墩砌。清嘉庆五年(1800年)水毁,十三年修,光绪六年(1880年)加建桥屋18间。到了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拆屋改建为平桥而以通车。”现该桥改造后为正交石拱桥,桥梁全长90.6米,宽9.4米,是婺城区首座步行木廊桥。以实景形态再现《江南有座金华城》的古廊桥,映照出来的人文之月,也洒在了每一位思乡者的心灵深处。

宝塔摇铃

在白沙溪畔的古方村,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洞山宝塔”。这座砖石结构的空心塔,六角七层,高耸云霄。塔身层层内敛,壁画精美绝伦。造型古朴庄严的白塔,笔挺的塔身与蜿蜒的溪水、原野、村落相互映衬。每当清风拂过,宝塔六角檐上的铜铃铛就会随之发出清脆的声音,悦耳悠扬。“宝塔摇铃”也由此而来。

白沙古堰

“白沙三十有六堰,春水平分夜涨流。每岁田禾无旱日,此乡农事有余秋。”这是金华籍、南宋名相王淮在游览白沙溪后所作的《白沙溪遗兴》。诗作对白沙溪“春水平分夜涨流”的灌溉功能大为赞赏,正是因为修筑了三十六座堰坝,才使得这里“每岁田禾无旱日”。去年12月8日,白沙溪三十六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从此白沙古堰又有了新的内涵。洗去斑驳的时光印迹,白沙古堰在新时代焕然一新。

琅琊峰回

人生有时若琅琊,行到峰回处,恰在路转时。琅峰山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山地人文景观,并依托金兰湖形成了独特的高山自然生态环境,山峦叠翠、碧水长流、灵秀幽静,素有“古婺胜地”之美称。1900多年来,白沙溪水滋养了琅峰山两岸飞扬的芦花、生机昂扬的人生,形成了两岸人们朴实典雅的生活方式,奋发向上的生命价值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铁店遗韵

铁店窑遗址位于琅琊镇泉口村铁店自然村周边的山坡上,离白沙溪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这里植被茂盛,盛产松木,多粉砂岩,是婺州窑系代表性窑址之一,其年代上起北宋,下至元代。该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和乳浊釉瓷器,以乳浊釉瓷器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2001年,婺州铁店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双湖烟雨

在琅琊镇新兰村,有秀美多姿的金兰湖和雨沙湖。因为这两座湖泊身处高山,积聚了大量的水汽,故而常年云雾缥缈。历久经年,这双湖的烟雨,湖水碧波荡漾,两岸翠竹青杉,郁郁葱葱。对面的茶山一到早晨便热闹了起来,上山摘采茶叶的村民一边哼着小曲,一边辛勤劳作。两湖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生态,让广大群众生活在绿色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绿色生态带来的“福利”。

乌云桥渡

乌云石拱桥,位于沙畈乡乌云村口,建于明代。该桥为独孔桥,正桥长14.5米,弧型,东西走向,横跨乌云小溪,古朴多姿,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6年12月28日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巧夺天工的石拱桥,通体以溪滩上的天然鹅卵石铺成,没有用一点一滴的泥浆衔接。桥体呈自然弯拱之状,历经几百年的山洪冲泄和牛踏人踩,至今该桥屹立不倒,完美无缺。

涧道雄关

涧道雄关位于沙畈乡银坑村,周边群山环绕,溪水潺潺,处处乱石嶙峋,时时险象环生,从而成就了涧道雄关的壮美景象。由于地势险要,这里曾是粟裕将军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阵地。这里也留下了白沙百姓箪食壶浆,掩护送情报的光荣记忆。古道石路上留下的深痕,仿佛穿越了历史的峰火烟尘,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尽心尽职地护佑着白沙溪儿女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