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金板块”铺就共富路系列报道8

“四治”融合创出基层治理新格局

|擦亮“金板块”铺就共富路系列报道8

发布日期: 2021-09-28 09:11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杜晓萍 杨林聪 浏览量: 字号:[ ]

金华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内,收录着全市6000余名网格员上报的每一条信息。日常巡查发现问题时,网格员通过“掌上基层”App上报,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根据定位,自动将事件派发至相应的乡镇(街道)。

该中心联通公安网等五网和综治应用等五平台,通过市、县、乡、村、网格五级联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业务科室协同配合,突破信息壁垒,横向联通、纵向到底,研判社会治理信息,俨然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挥中枢。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我市锚定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争一流”目标,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争先行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捏指成拳,为推动共同富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处着墨、小处着手,精细有效的社会治理,从关键小事抓起。

一辆“小推车”背后的城市党建

“年纪大了,最怕孤单。现在,社区‘小推车’经常上门。他们一来,家里就变热闹了!”家住武义县熟溪街道栖霞社区的邵美芳老人说,一辆“小推车”让她开心了不少。

邵美芳所说的“小推车”,是指“民生小推车”活动。此前,栖霞社区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金华城市党建12项标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服务群众方式,推出“民生小推车”活动。

邵美芳是武义县原制镜厂退休工人,今年83岁,之前因照顾生病卧床多年的老伴摔伤腰,老伴去世后成了独居老人。了解这一情况后,社区大党委不仅给她送来大米、食用油、通信礼包等物品,还送上一份价值1000元的体检套餐。

截至目前,栖霞社区大党委已经开展“民生小推车”活动3次,累计送出价值10.8万余元物资,服务低保户、残疾人、独居老人、企业改制困难职工等特殊群体92人。

栖霞社区是我市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一个缩影。

此前,我市选择村改居社区、老城区社区、新型商品房社区等10个不同类型城市社区,立足中小城市特点,开展城市党建联盟,推进改革破题。

在充分探索的基础上,今年年初,我市进一步总结发布城市基层党建12条规范,对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社区下属党支部、社区红色网格、红色物管、红色街长、红色楼道长等12个方面逐一制定标准。以红色楼道长为例,有人员选聘、工作职责、运行机制等10个方面的规范,要求社区每年安排1~2次红色楼道长学习培训工作。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今后5年里,我市将持续强化党建带群建,实施“同心圆”行动,推进落实中小城市基层党建12条标准,打造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基层执政阵地。

一支队伍背后的法治建设

日前,义乌市佛堂镇一名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槽罐车近期频繁出入某地。这一情况上报后引起镇政府的关注,组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联合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和交通等部门协同检查,查获违规单位,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佛堂镇是全省首批5个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之一,承担27个领域852项行政处罚权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着力破解“乡镇看到管不到、部门管到看不到”的基层执法问题。

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涵。我市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

婺城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被列为全省试点。婺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下放部分执法事项给乡镇(街道),在城北街道、白龙桥镇、安地镇试点,将打造16支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推动分散的末端执法向系统的前端治理转变。

为加快建设法治浙江示范区,我市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奋力争先。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互联网+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办件系统,重点审查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行政机关合同等。合法性审查已覆盖全市各乡镇(街道),纠正程序违法、内容不当及其他问题1000余个,促进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我市不断深耕法治政府建设,硕果累累。“无证明城市”改革获评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武义“后陈经验”等4个项目,入选法治浙江建设“重要窗口”实践100例;义乌设立全国首家行政复议局,入选法治浙江十五周年十大法治事件;婺城区、磐安县今年创成全省首批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制度和法治保障。下步,我市将继续培育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法治建设项目,如深化“无证明城市”改革、建设“后陈式”法治村等,努力打造法治建设领域的金华特色品牌。

一张榜单背后的文明新风

8月14人,7月13人,6月12人……每月,“金华好人榜”如期而至。一张张榜单中,涌现了一批浙江好人、浙江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金华这座充满爱的城市里,好人好事绘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市制定《金华市“金华好人”推评管理实施意见》,常态化开展身边好人“月推月评月展”活动,用平凡中的感动暖人心田,以身边人、身边事把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2020年度,全市获评“中国好人”7例、“浙江好人”27例,推评“金华好人”161例,“中国好人”获评数创历年来新高。今年1—8月,全市入选“中国好人”6例,入选“浙江好人”22例,推评产生“金华好人”94例,全年我市“中国好人”入选数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在诸多榜样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金华人、新金华人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越来越多的金华好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兰溪乡贤姚宝熙默默奉献廿载,先后捐出1500多万元积蓄反哺家乡,其事迹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的官方微信号转发,在全社会赢得普遍赞誉。驻金部队战士王亮两分多钟挽救4条生命,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在网络媒体平台形成现象级传播,全网点击量超5亿次。

好人有好“贷”。我市推出“好家风信用贷”,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授信放贷;推出“信义金”,创造性地将公益、荣誉、文明等纳入评价体系,让信义成金,让有德者有得,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

以贤弘德,也要以规立德。我市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将厚养薄葬、红白事简办、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等内容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让村民生活、村干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着力培育良好家风、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

一枚公章背后的智治改革

眼下,在我市城乡各地,“智治”已经成了一个高频词汇。

义乌市大陈镇红旗村虽地处农村,但村庄管理的智慧化程度,每每让来访者耳目一新。

以最简单的盖公章为例。村民有事到村里盖公章,不需要和村干部接触,只需走到村便民服务中心,代办员就会帮忙把审批事项通过钉钉上传申报,及时致电提醒村干部审批,并代办代跑至事项办结为止。

这样的“用章”新方式既方便了群众,又避免了找多名村干部审批签字的困扰,杜绝空跑腿、“人情章”、“关系章”等现象,实现公章管理使用的规范化、安全化、痕迹化,降低违规用章风险。

在更大范围,义乌开发了集“掌上办事”“掌上监督”“掌上公开”“掌上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智治”综合平台,一套“村务清廉钉办”系统,已在义乌537个村(社)全域覆盖。除了申请公章,该系统还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机制进行重塑,24项村务高频事项都可以在里面进行审批操作,形成了“申请—审批—抄送—实施—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

效果立竿见影,公开换来公信。来自义乌市纪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义乌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64.4%,检举控告同比下降41.8%。

像这样的场景,未来将在我市各地日益常见,彻底改变群众的办事模式。《金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的目标是:全面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县域整体智治改革,迭代升级“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县域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县乡治理权责明晰化、组织模块化、事项集成化、手段智能化、协同高效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后陈经验”,深入实施千村善治工程,健全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和数字化改革试点,实现“后陈式”法治村(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