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人物】吕祖谦先生丽泽诸儒中的金华高足考议

王文政


《宋元学案》中,两个学案依属东莱先生吕祖谦(1137—1181)。《东莱学案》所列东莱嫡传有25人,《丽泽诸儒学案》所列东莱嫡传的有63人(不含重复4人),两学案88人。以致后来金华本地一些重要文献也只说吕子门生88。《东莱学案》以吕东莱为案主,附以吕先生的门人“丽泽诸儒”包括“明招学者”;而《丽泽诸儒学案》以东莱门人“丽泽诸儒”包括“明招学者”为案主。丽泽堂主、明招导师都是东莱先生,故所有的“明招学者”皆可谓“丽泽诸儒”,但“丽泽诸儒”不全是“明招学者”,因为有些士子不是赶到明招山问学的。虽然也不是所有的士子都是赶到丽泽从游的。

东莱门人“丽泽诸儒”(包括“明招学者”),岂止88人。就东莱先生丁母忧时,问学的,吕祖谦本人曾在《与刘衡州子澄》信中说:“士人相过聚,学者近三百”。故美籍学者、朱熹研究专家田浩统计,吕祖谦嫡传门人“总数至少上千人。”本文只以婺州郡所在地金华县而言“丽泽诸儒”。

婺州自古雅称“小邹鲁”(“一时士人倾心向往,道统学派灿然昌明,名儒蔚兴,踵武相接,天下称婺州为小邹鲁”)。那么“小邹鲁”的先驱们何在?那些“一时士人”何在?吕东莱及其弟子就是第一大先驱群体,其中婺籍弟子就是核心先驱团队(当然还有范浚;唐氏团队等)。在吕先生等引导下,是他们全力承接“中原文献之传”在浙中,是他们接力蔚成了浙中理学、浙东史学风气,是他们主力拨动“浙学之源”漫延不断,是他们笃力开启了浙中“文教之邦”的金色印记,快速推动浙中农耕社会向耕读社会转型,静态社会向流动社会转变,口语传承为主向语书双向传承变化。这其中当然有金华县丽泽诸儒的一份功劳。这些金华先驱们,是哪些人呢?

金华县,此乃吕祖谦生长地与活动的主要地域。其门生自然亦多。考得金华县至少有吕子知名嫡传弟子52人(本文不包括时氏)。

先说说金华阖门弟子5户22人(另有吕氏家学3人另行)。


潘景宪一族五兄弟一子师从吕子 

潘景宪,是同年学侣兼门人,见前文。潘景宪一家从括苍(松阳)迁婺,“括苍潘景宪叔度名其子自厚,谋字于其友吕某”。其父“处之松阳人”潘好古(字敏修,一字伯御。“世居括苍之竹溪,后徙金华”),曾祖潘幹。祖潘珂。考潘宗回。潘好古三徙居家于婺城,有子潘景珪、潘景参、潘景宪、潘景愈、潘景泌、潘景良。后潘景宪请铭于吕子,吕子为其父撰《朝散潘公墓志铭》。再从下文“潘景良”可见,潘好古(伯御),潘好谦(伯益),属从兄弟,而且均从松阳迁婺城,遂成金华大族,望族。潘景宪三兄弟,与潘景夔兄弟,乃同曾祖之从兄弟。

潘景愈。字叔昌,潘景宪之弟。尝为太学解魁。年三十余,志趣高洁,为学务实,甚为老师吕祖谦所称赏。《东莱吕太史文集》载,两人有书信来往。曾陪同东莱“入闽”,访朱,鹅湖之会。乃吕祖谦门人,见录于《丽泽诸儒学案》。

潘景良。潘景宪之小弟,乃吕祖谦门人。潘景良,潘伯益从子,与潘景宪受业于吕成公、朱文公之门。成公之女归于潘景良,而潘景宪之女又适于朱文公长子朱塾。故潘伯益对于吕、朱之学,亦与有闻焉(《宋文宪集》)。

潘景夔。乃吕祖谦门人,见下。 

潘景尹。以上潘景夔、潘景尹两兄弟原松阳人,乃金华潘景宪从兄弟,随父迁婺城,一并从学吕祖谦。其父朝散郎名好谦,字伯益,松阳人,曾祖潘幹,祖潘珂,考潘宗说。潘好谦有子潘景连、潘景夔、潘景尹、潘景达,笃于教子,越数百里,遣子从东莱游,且谋徙家于婺,以便其学。吕祖谦后为其撰《潘朝散墓志铭》。吕祖谦教学魅力如此,可谓无穷!

潘自厚,潘叔度长子。吕子应潘叔度邀为其取字“身甫”。随父从吕祖谦学(《光绪金华县志》)。

潘畤一门三代四口师吕  

潘畤,字德邻,金华人,少受业于叔父潘良贵,乃吕祖谦“同年”讲友兼门人。又,潘时,字德邻,金华人,乃东莱门人。疑潘时即潘畤。潘畤载入《康熙金华县志》乡贤祠。清王崇炳《吕东莱先生本传》中写成“潘畤”。

潘友端,字端叔。金华潘畤之子,潘友恭之兄。“年十七,即从张、吕。”淳熙甲辰(1184)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等。曾先后师从张栻、吕子、朱子学。

潘友文,字文叔。金华潘畤从子。是陆象山门人,又曾从张栻、吕子、朱子学。历官永丰令、福建常平提举等。 

潘履孙,字坦翁,亦随父受学于吕、朱(《光绪金华县志》);潘友端其兄潘友恭之子潘履孙,则是朱文公弟子。与潘履正是一家。按:履孙学于吕,随父,似应该随父辈。此说年龄上存疑待考。但是如果隆兴元年潘畤已经37岁以上者,即有可信度。   


戚氏五兄弟师从吕

戚如琥,字少白,金华人,幼力学。《宋元学案》载:“从吕东莱游,笃于修齐之道”,“从兄如圭、如玉,皆从东莱游”。载入《康熙金华县志》乡贤祠。《光绪金华县志》称“戚如琥,……其群从兄弟如圭、如玉、如璧、如珵,皆祖谦弟子。”

戚如圭(1113—1174),字德锐,戚如琥从兄,金华人,以淳熙十四年进士为嵊县尉。受业于东莱吕氏、张栻。据《宋元学案》记载,戚如圭兄弟,曾在金华建了“道一书院”。

戚如玉,戚如圭弟,亦游太学,后举进士。其母周氏善督其子学业。其“从兄如圭、如玉,皆从东莱游”;戚如圭、戚如玉,《宋元学案》称“二先生连起进士乾道、淳熙间”。吕子有《金华戚如圭母周氏墓志铭》记之。

戚如璧,见戚如琥。

戚如珵,见戚如琥。

汪氏四兄弟从游吕子

汪大度,字时法,号独善,学者称西山先生。南宋金华人。汪开之(元思)之祖,乃东莱弟子,受业于吕祖谦。庆元初,吕祖俭忤权奸,贬饶州,大度从至贬所,经纪其家事甚勤,历久乃还。《东莱吕太史文集》载,淳熙元年,吕子在为其父汪氏所撰的《金华汪氏将仕墓志铭》中称:“大度、大明久从予游”。而《万历金华府志》则称汪大度乃吕祖俭门人。  

汪大章,号得叟。南宋金华人。大度从弟,与兄师从吕祖谦(《雍正浙江通志》)。师弟祖俭卒,大章护丧以归。“友人卒于蕲,不能还葬,载其柩归,割地葬之”。兄弟皆义士。汪大章,字约叟,撰《汪约叟哭大愚吕公诗》。拟“号约叟”为确切,因为草书“得”“约”很相似。

汪大亨,字时升,大度兄。乃东莱弟子,与汪大明同载《丽泽诸儒学案》。

汪大明,字时晦,大度兄(一说大度之弟),乃东莱弟子。


王氏父子仨从游吕门

侍讲王师愈(1122—1190),王瀚之父,王柏祖父,与吕祖谦是讲友。一说后从“东南三贤”吕祖谦等游。《宋史》载“王柏,字会之,婺州金华人。大父崇政殿说书师愈,从杨时受《易》《论语》,既又从朱熹、张栻、吕祖谦游。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兄弟皆及熹、祖谦之门。”所以齿职长于吕子的王师愈,自降身份以吕子的“讲友兼门人”自居。后又命二子王瀚、王洽师从吕子。

王瀚,字伯海,号定庵,王师愈之子。《宋元学案》载,曾从吕祖谦、朱熹学。作为吕祖谦门人。王柏有《拜明招二先生墓有感》十绝等。

王洽,字伯礼,金华人,王瀚之弟。天资粹雅,操行洁修,尝知当涂县,真西山荐之。吕祖谦门人,在祭吕祖谦文中自称门人。《宋史》载王柏“父瀚兄弟,皆及朱、吕之门”。

金华自降身份从吕而游的王师愈、潘景宪、潘畤三人三门,最能说明吕东莱当时在东南的儒学地位,科举名望,大师风格。


再说说金华县另外27位“丽泽诸儒”

王深源,“婺州(今金华市)人,东莱之徒也”。而郑闻在吕氏家塾“从王先生为学”,见于《宋元学案》。王深源于嘉定九年(1216)二月,为其师吕祖谦《卧游录》作《卧游录叙》。与吕祖泰为友。《光绪金华县志》作邑人。

叶邽,字子应,南宋金华人,叶审言之曾祖。官大冶主簿。《东莱学案》载其受业于吕祖谦之门,后以所得于吕者授徐侨,侨后为朱熹门人,而对叶邽仍执弟子礼。叶氏家学甚有名望。义乌朱质受学于叶邽,卒业于唐仲友。

叶秀发,乃吕祖谦门人,见录于《丽泽诸儒学案》。叶秀发(1161—1230),字茂叔,号南坡,金华人,南宋学者。师事吕祖谦、唐仲友,宋庆元二年进士,为庆元府教授。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学识精深,疏陈五策,以作人心、振士气为本。尝著《论语讲义》诲诸弟子,为当时儒士所重。后知高邮军,建石埭以御水患。学者称南坡先生。另有《易说》《周礼说》。《全宋词》留有其《醉落魄•自寿》词:“胸襟洒落。光风霁月澄寥廓。生平素志惟丘壑。随分田园,花木四时乐。/儿孙不用千金橐。吾家自有诗书粕。生朝有酒团栾酌。因笑渠侬,痴騃画松鹤。”

杜旟,乃吕祖谦门人。见录于《丽泽诸儒学案》。杜旟,字伯高,号桥斋,陵子,南宋金华人(生卒年不详,一说兰溪人),吕祖谦门人,在祭吕祖谦文中也自称门人。淳熙、开禧间,两以制科荐,不赴。与弟仲高、叔高、幼高、季高并有词名,时称“金华五高”,又称“杜氏五高”;而仲高、叔高是辛弃疾之友人。杜叔高是朱熹门人。伯高其词奔风逸足,而鸣以和鸾,有《桥斋集》。

而陆游、叶適、陈亮、陈傅良皆赞其文,且与之交。陈亮在《陈亮集》称其所赋“奔放逸足,而鸣以和鸾,俯仰于节奏之间”。

郑宗强,南宋金华人,字南夫,游于吕祖谦之门。“游于东莱之门,讲贯理道,笃志根源。蔡久轩称其学业精深,履行纯笃。后以朝请大夫致仕。著有《坦溪集》行世。(《金华府志》)”

汪淳,南宋金华人,其受业吕祖谦。“受业东莱,励志于学。授吉州教授,讲学者咸归重焉。(《浙江通志》)”

邵津(元通),金华人,在祭吕子文中自称门人。

邵度,金华人,在哀吕祖谦诗中自称门人。

夏明诚,字敬仲,金华人,其学本自吕东莱,而自负甚高,登庆元二年丙辰(1196)进士第3名,《宋元学案》载,“一为安庆推官,遂致仕。曾作八咏楼赋序,直斥沈休文为是楼之辱,吴礼部敬卿特称之”。

宋甡(1152—1196),字茂叔,号西园,金华人。“初从吕成公学,论《通鉴》贯穿不穷,成公大奇之。已而学于宣公,卓然自立。成绍熙进士,主高安簿。”累官广西盐官。漕帅邱崈(丘崈)引为上客,邱使金,引为书状官。于经史皆究本原,亦工于诗,卒于官。作为吕子门生还见载于《东莱学案》。一说,家学授业6子宋自适、宋自道、宋自逢、宋自迪、宋自述、宋自逊等。

汪仲仪,金华人,尝从东莱游,见载于《丽泽诸儒学案》。其母王氏卒,请铭于东莱。吕子撰《金华汪仲仪母王氏墓志铭》。

曹起宗,金华人。见下文。

曹世昌,曹起宗之小弟。吕子在为曹氏之父曹晔(彦华)所撰的《金华曹君墓志铭》中说:“君笃意教子,起宗、世昌皆从予游。”

毛大方,见下。吕子曾将其推荐给朱子。

毛大年,乃毛大方之从弟。金华人。吕子为其父所撰《金华毛君将仕墓志铭》中自称毛氏兄弟俩乃是门人。

毛椽,拟金华人。吕子称“毛椽所附手教已领。此郎旧虽相从作举业,不登门久矣。”

吕孝祥(仲平),金华人,作为吕子的门生,在“祭吕先生文”中,既自称“学生”,又对称“先生”。并见载于吕氏《游赤松记》。

张垓,字伯广,其父祖大梁人,迁居金华,遂为金华人。作为吕子门生,官承信郎。吕子为其父张勰(邦和)所撰写的《大梁张君墓志铭》中所称“垓尝从予游”,故师事吕祖谦,又师事叶适,所以资给之者甚众。在吕祖俭得罪,陈亮被诬时,张垓均有义举。

游玠,祖籍邵武,徙婺之金华。游玠曾请乃师吕子为其母作《金华游玠母陈氏墓志铭》。

王莘叟(王萃臾),据朱熹文“《书临漳所刊易经后》云:右古文周易经传十二篇,亡友东莱吕祖谦伯恭父之所定,而音训一篇,则其门人金华王莘叟之所笔受也”。《光绪金华县志》写作“王萃臾”。

赵善珍,字子良,金华人。《宋元学案补遗》载,其学于吕东莱。乾道八年(1172)与陈傅良同年进士。曾在永嘉任推官时,缮补《尔雅疏》十卷释文一卷。陈傅良在为该书所作跋文中,记作者赵善珍乃学于吕东莱。

邵康。何逮,东阳人,父何松,善教子。何逮学于吕东莱甚久。而其弟何造、何适、何遇、何述,则皆从邵康(似之)学,似之之学亦本于东莱(《陈止斋集》)。《光绪金华县志》载邵康,金华人。淳熙十一年卫泾榜进士及第,省元,治《诗》。五年十一月除,庆元二年七月与宫祠。

汤烈,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建宁教授;《宋元学案》载之。

邵继元,绍熙元年进士,知惠州;《宋元学案》载之。

周徉,“汪仲仪、邵津、邵度、曹起宗、曹世昌、毛大年、毛大方、王莘叟、周徉、游玠,并邑人,从学吕门者。”

倪子俊,字登夫,倪允才字汝性之子,复游吕、朱之门;

倪瑀,字秀叔,允才弟允文之孙,初师唐仲友,后复学于吕祖谦,绍熙元年庚戌进士。

以上5人《光绪金华县志》载“并从学吕门”。



参考引用文献目录(大体按所采先后顺序):

[1] 第4章吕祖谦[M]//田浩.朱熹的思维世界:101.

[2] 东莱吕太史文集、别集、外集、附录.

[3] 宋元学案补遗.

[4] 元吴师道.敬乡录.

[5] 宋元学案.

[6] 光绪金华县志.卷八

[7] 金华县志.1992年版.

[8] 清万斯同等.儒林宗派.

[9] (清)王崇炳编.吕东莱文集.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

[10] 方彦寿.朱熹书院与门人考

[11] 道光金华县志.    

[12] 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 上

[13] 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九人物

[14] 雍正义乌县志.

[15] 嘉庆义乌县志.

[16] 中国理学大辞典[M]:139

[17] 邓广铭.辛稼轩年谱[M]:139.

[18] 光绪兰溪县志.

[19] 宋周必大.文忠集.四库本.

[20] 清王懋竑.朱熹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8:82.

[21] 元 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四库全书本。

[22] 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

[23] 宋陈傅良.止斋集.四库全书本.

[24] 宋史.列传.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