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金萧支队老兵王同茂过百岁生日

发布日期: 2024-03-01 16:14 来源: 工作组 浏览量: 字号:[ ]

“老爷子很高兴,谢谢你们!每年都记挂着,太有心了!这么冷的天,又买东西,又下厨,你们都是特别有爱心的人。”2月26日,义乌市红水晶公益协会会长程青梅收到这样的一条微信。

发微信的人名叫王秀娟,是老兵王同茂的女儿。从2021年起,义乌市红水晶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就年年前往王同茂家中为他庆生,每年端午、中秋两个节日也会前往慰问,让这位曾经为共和国建立功勋的老人在晚年多了许多慰藉。

今年,1925年出生的王同茂老人100岁了,志愿者们为他订了个大蛋糕,上面是个老寿星,边上有着文字“王同茂100”,庆祝他的期颐之寿。

投笔从戎 金萧烽火

据王秀娟介绍,王同茂出身农家,小时候放过牛,住牛棚,吃了不少苦。他少年时,家里靠两个已成年的哥哥顶门立户,宽裕了不少,母亲就决定送他去读书。他上学上得断断续续,家里有钱了,他就能待在学校里;家里欠债了,他就得辍学,等境况好转了再回学校。

23岁那年,王同茂初中毕业,本想报考普通高中,但因家庭条件不允许就考了不要学费还能免费吃饭的金华师范。学校里的同学多是贫苦学生,其中有人是地下党员,学校里也有地下党组织,王同茂与他们有了一定的接触。后来,因为他交不上壮丁费,伪乡保长打算强行把他抓去当壮丁,幸得金华师范师生及时施救,他才得以脱险。王同茂无法再留在学校,又受到革命思想的感召,便投笔从戎,前往金萧支队八分处义乌大队投军。

读过师范的王同茂当时在革命队伍里算是为数不多的“秀才”,很受重视,在金萧支队八分处义乌大队担任文化教员和文书。他后来跟女儿说起在金萧支队的经历:在山里打游击,几天都吃不上一口食物,山里虫子很多,身上长满跳蚤……

1949年7月,王同茂被调入空军部队工作,担任飞行学员的文化教员。他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得到上级表扬,并荣立三等功。

百子花灯 非遗传承

1954年,王同茂转业回到金华,到母校金华师范担任校长室文书,1956年考入温州师范学院读大学,毕业后回义乌当中学老师,直到1984年满60岁离休。

离休后的王同茂仍然停不下来。他专门去学习了无线电技术,帮邻居们免费修理电视机、收音机、电动机等,又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针刺无骨百子灯”的传承中。

“百子灯”在义乌有600多年历史,被列为义乌十大民间艺术之一,王同茂所在的佛堂镇田心村便是发源地。百子灯没有骨架支撑,都是制作花片拼制而成,包括打版、裁版、制成灯片、针刺图案、纹花剪贴等数十道工序,工艺十分考究。其中难度最高的“八六四灯”(即一只灯里既有八只角又有六只角和四只角)制作需刺8万多针,一盏灯便要耗时一个多月。

由于百子灯工艺复杂、工期长、效益低。在王同茂离休的时候,当地会做百子灯的人已经很少。因为王同茂的数学功底好,他通过几何方法解决了百子灯中最难的“八六四灯”的制作难题,提高了制作成功率,又解决了百子灯中走马灯在改油灯为电灯后没法自行旋转的问题。

当地的制灯行家王烽程见此,便将自己的制灯心得、灯样、工具、图案倾囊相授。

这些年来,王同茂不但制作了大量的百子灯作品,还带着这些百子灯参加各地的灯会,为百子灯扬了名,还为百子灯培养了下一代传人许科红。

青春力量 晚霞同行

程青梅结识王同茂纯属偶然。有一次,她去义乌市佛堂镇田心村走访低保户,对方告诉她,自己有天晚上突发急症被紧急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安排住院治疗,但这名低保户家境不好,拿不出住院费用,这时候有好心的邻居拿出10000元钱帮助渡过难关。这个好心人就是王同茂。程青梅对王同茂十分佩服,主动去拜访他。没过几年,她和同伴开始做老兵关爱项目,没想到其中一名对象竟是王同茂。

这几年来,受义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红水晶公益协会的团队每年都去探访王同茂几次,向他送上属于这一代年轻人的敬意。这次,王同茂生日,志愿者们又提前策划,给他搞生日会,选了个大蛋糕,还下厨为他煮了碗卧有两个鸡蛋的长寿面。老人高兴,他们就觉得自己做那么多都值了。

程青梅说,他们从2014年开始实施“关爱老兵”项目,抗战老兵、解放战争的老兵和抗美援朝老兵,都是他们慰问的对象。这些老人年纪很大了,能有年轻人去看看他们,陪他们聊聊当年的往事,便是最大的安慰。这个过程中,不断有高龄老兵离世,这更让他们觉得时不我待,每一次探访都很珍贵,所以每次都会精心策划,希望让老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